我问你个问题,美国到底是想谈,还是想打?
明明前脚才刚和我们坐在桌边喝茶谈合作,转身就换了副嘴脸,贝森特开口就说我们的经济模式开始崩溃。他说我们好像不信重力定律,尤其是在房地产领域。接着话锋一转,直指我们向全球倾销廉价商品,暗示这是在制造麻烦。
你要是没看前几天的新闻,可能还真跟不上这情绪变化的速度。
上周,美国刚和欧盟签完一份关于关键矿产和绿色产业的协定,又跟韩国达成了芯片方面的共识,外加继续在半导体供应链上拉拢日本。这一圈搞完,贝森特回头就开始数落我们。这种变脸速度,就差没在我们门口挂个横幅——和你谈完,不代表我们是朋友。
我查了一下,贝森特这番讲话是在参加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活动上说的,时间是7月29日。他不但点名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,还用了崩溃这个词。这个词不是普通的批评,而是带情绪、带判断,甚至带点咒的味道了。
咒我们崩溃的论调,美国不是第一次用了。
20年前的2005年,《华尔街日报》一位专栏作家就说中国经济将不可持续;2015年,《经济学人》又说债务和房地产泡沫会拖垮中国。结果呢?每次唱衰之后,我们照样往前走,有困难但没塌。
这回贝森特说中国制造倾销廉价商品,理由是我们用产能撑起了出口,让世界其他国家受害。
那我问一句,美国真的是受害者吗?
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,2024年上半年,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确实略有缩小,从去年的1630亿美元降到现在的1520亿美元。但逆差减少的原因,并不是美国制造业崛起,而是他们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在打压进口。结果是,美国人买到的商品贵了不少,通胀反而稳不下来。
再看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,7月从6月的68.2跌到了61.3(来源:密歇根大学经济研究中心),这说明啥?老百姓的感知直接告诉我们:美国经济虽然GDP数据还在涨,但底层消费力和通胀压力没缓解。你说你不喜欢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,但家里95%的生活用品都靠中国供货商,你不买便宜的,买贵的就只能咬牙。
所以,美国这时候把倾销这张牌拿出来,说到底是一个老套路:
• 转移国内通胀压力
• 在谈判中逼我们让步
• 拉拢盟友构建产业围墙
而且,我注意到这次贝森特的措辞,跟三个月前他刚访问中国时判若两人。那时候他还在新华社专访里表示中美可以通过加强接触减少误解。现在呢?这温度反转得,连墙上的空调都自愧不如。
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,美国为什么忽然这么急了?
我个人认为,至少有两个原因。
第一,美国确实在围的过程中,尝到了一点甜头。
你看,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启动反补贴调查,韩国配合美方限制对华半导体出口,日本在稀土和先进材料上签了协议,三条链都开始设卡了。美国觉得自己这招各个击破,合围为主奏效了,开始把这种优越感转化成舆论施压。
第二,中美最近一轮闭门谈判,美国确实没捞到他想要的东西。
6月初在苏黎世举行的财长会晤,美方希望中方限制电动车产能出口,还想在芯片产业上达成某种软协议。但中方态度很明确:全球化产业链不是你说改就改的。贝森特在会后回美就沉默了一阵子,现在突然发难,明显是谈不动了,换打法。
而我们呢?
说实话,挑战肯定有。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里,2024年上半年,全国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0.1%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.5%。但我们也不是坐着等摊牌——新能源出口在增长,船舶、工程机械订单也还稳定。从实际出口结构看,我们正在缓慢转型,只是节奏没那么快。
所以问题回来了。
美国如果真相信我们经济快崩溃,那他慌什么?他不是应该坐等我们自己掉链子吗?现在却一个劲儿发话,还急吼吼地游说欧盟加税、拉韩国进圈子,说白了,是怕我们没崩,还顺着新的模式活下去。
也正因为此,他们才要用房地产危机倾销威胁产能过剩这类话题造势,把中国经济重新框回老剧本里。
但现在的问题是——这个剧本早就不好看了。
我们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调子,但也越来越清楚,桌面上那些好听话,是不会当真的。眼下这副架势,你说,是该继续坐下来谈,还是该收拾收拾打起精神迎战?
嗨牛配资-申请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网-独家提供-股票配资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